9月23—25日,记者在广州举办的“2021中国电子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”上获悉,随着5G基站、手机快充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对半导体器件的功率、效率、散热以及小型化提出更高要求,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镓(GaN)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正得到广泛应用,并加速进入黄金发展期。
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演进,数字时代扑面而来,全球主要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展开激烈角逐。关键数字技术创新,中国已经取得了哪些优势?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面临哪些难题要“啃”?
随着以氮化镓、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步入产业化阶段,对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探讨已经进入大众视野。走向产业化的锑化物,以及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氧化镓、金刚石、氮化铝镓等,都被视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方向。从带隙宽度来看,锑化物属于窄带半导体,而氧化镓、金刚石、氮化铝属于超宽禁带半导体。新一代半导体材料,将一路向宽,还是一路向窄?
新浪科技讯据报道,韩国三星电子是全世界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,日前,三星电子研发团队和美国哈佛大学共同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,他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,准备在一个存储芯片上“反向工程”(复制)人类的大脑。
从智能手机、电视到风力涡轮机,硅芯片的需求正在蓬勃发展,但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:巨大的碳足迹。该行业呈现出一个悖论。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靠半导体。它们是电动汽车、太阳能电池阵列和风力涡轮机的组成部分。